知乎,是中国当前非常优秀的互联网问答社区。作为一个问答社区,知乎的年访问量就达到了 30 亿,根据 Alexa 统计,知乎全球排名 187,中国排名 36。在 2021 年更是以 347 亿的市值上市。

  • 知乎是中国互联网上效率最高的文字类产品,它的赞同机制、内容发现机制,可以让用户在极快的速度内,以最高的效率寻找到答案。
  • 在知乎出现以前,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能回答你问题的人,成本很高,效率很低。知乎的出现,通过社区的方式,连接了用户和信息,让合适的问题和合适的回答者更加高效地匹配在了一起。
  • 知乎始终坚持把用户价值放在第一位,保持开放解决问题的心态,照顾每一个使用产品的用户,坚持用户体验第一,坚持激发普通人的潜能。

# 创始人故事

1980 年,周源出生在一个贵阳的小康之家,他的父母分别是新闻工作者和教师,这让他从小的生活就充满了书香氛围。1996 年,周源顺利考上成都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系,并在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读研。2003 年获得东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

21 世纪初,计算机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因此像周源这样的计算机人才十分抢手。毕业之后,周源来到上海一家做超市软件开发的公司工作,负责软件数据库方面的工作。能够以软件工程师的身份,在上海这样一座大城市里的软件公司上班,在那个年代绝对是令人羡慕的职业。计算机尚未大规模普及的 2003 年,程序员可是一个风光的身份。

但周源并不满足于此,他虽然在工作上得心应手,但每日与代码为伴的生活让他逐渐对这份工作感到了厌烦。在写了两年超时软件代码之后,他决定辞职。或许是出于身为新闻工作者的父亲对他的影响,周源离开了上海,来到了北京。在北京当地的一家互联网相关的杂志社当了一名记者。专门去采访和报道那些科技公司和这些公司的首席信息官。在当记者的这两年里,周源发现了一个让他心动的现象。那就是像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国发展,并且事业也越做越大。周源看在眼里,心中不免对此颇为向往。他心想自己做过程序员,也当过互联网方面的记者,如果能够在网络上建立一个科技爱好者和从业者交流的网站,或许会有很多人喜欢。

于是,周源和同事们创立了一个论坛网站,专门讨论科技公司的新闻,周源毕竟老本行是写代码,网站的建立十分顺利。仅仅在网站建立一个月后,这个网站的月浏览量就超过了他正在上班的杂志社的主站的流量,这给予了周源对于创业莫大的信心鼓励。

在 2008 年,周源正式辞去记者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他的第一次创业想去学习搜狗、百度等搜索引擎,打算建立一个 meta 搜索的项目。meta 的大概意思就是关键词标签,周源开发了帮助企业做搜索引擎广告投放所用的 meta 搜索。不过虽然有着丰富的编程经验,但初次创业的他对于市场的运作还是经验不足。在坚持了两年之后,他的第一次创业尝试以失败告终。

初次创业失败给了周源不小的信心打击,这让他开始反思和总结经验。2010 年时,百度公司的百度知道问答模式已经出现,类似的搜索引擎公司也相继出现了类似的问答社区。周源打算自己也建立一个问答社区,他找到了之前在工作中认识的一些同事朋友,开始着手知乎的创建。

知乎在 2011 年 1 月正式上线,但由于知名度较小,他就和团队里的其他成员们一起,纷纷邀请自己的朋友来体验。令他有些意想不到的事出现了,在初期用户中,有很多都是周源团队所邀请来的他们认识的互联网科技专业人士。这些人平时的工作一般都很忙,但还是在知乎上很积极地回复信息,周源从这一点中找到了知乎的优势 —— 那就是这些专业人士常年面对计算机,交流经验也大多仅限于同事,通过知乎平台,自己一肚子的专业知识突然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自然会让他们非常高兴。并且回答问题也不会耗费多少精力,甚至还能够与论坛中的其他专家交流经验,这让当时的知乎在互联网科技圈子中小火了一把。知乎,也从那时候起有了 “专业” 这个标签。

知乎小有名气的时候,周源就联想到上一次创业失败的经历,那就是没能拉到多少投资。所以这次开始重视吸引投资以扩大知乎的发展,凭借着知乎的知名度逐渐提高和周源的四处奔走,知乎在 2011 年 3 月就获得了李开复的天使轮投资。之后又获得了启明投资的千万美元 A 轮投资,知乎的发展预算一下子充足起来了,开始不断宣传来吸引用户,并且在网站建设方面也更加成熟。越来越多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进驻知乎,这吸引了更多前来提问的用户。

随着智能手机和家用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广泛,在网络上问问题的人也越来越多,周源意识到不能继续以邀请制的方式来增加用户。2013 年知乎正式对公众开放注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知乎的注册用户量一下子翻了十倍,从 40 万迅速攀升到 400 万。用户量的暴涨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也为知乎吸引了更多的投资。2014 年 6 月,软银财富又向知乎的 B 轮融资领投了 2200 万美元。

# “路飞” 假冒专家事件

为了防止出现更多 “捣乱假专家”,知乎做了两个决策:

  • 第一个决策是让知乎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无论自称什么专家,都得拿出相关的资质证明才行。
  • 第二个决策是让知乎的问答内容逐渐摆脱 “高大上” 的标签,加强与各种搜索引擎公司的合作,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生活小事都能够从知乎上找到答案。

# 百度知道 vs 知乎

产品定位不同

  • 百度知道:快速解决自己的疑问,用完即走,追求高效。
  • 知乎: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运营方式不同

  • 百度知道:设立了积分体系、用户成长体系。积分体系的经验、财富值的出现,让大量用户为了 “水经验” 而大量复制的其他内容来回答问题,内容的复制粘贴比非常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 知乎:由用户来衡量内容的质量,如邀请、赞同、关注、收藏、赏赞、评论。这种方式促使内容生产者更注重内容的质量而非数量,并需维护好自己的人设。另外,在专业领域有影响力的人可以快速获得「知乎」的官方认证,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问答获得官方的徽章等认可。

「百度知道」止于答案,「知乎」始于答案。

知乎更偏向于信息流产品,首页的 “推荐”、“热榜”,发现的 “圈子”、“频道” 都以信息流的方式呈现。个性化信息流内容的出现,使得用户有闲逛的属性,不再是有特定问题才会想起知乎,而是空闲时为了学习(打发时间)也会打开知乎。

对于社会上瞬发的热点事件,知乎 “热榜” 功能很好地满足热点内容的时效性要求。从微博 / 新闻等外界获取信息,在知乎看他人观点,进而参与讨论,已经是很多人的一个闭环习惯。

显然,「知乎」已经从问答类社区慢慢转变为内容平台,从另一层面上实现对「百度知道」的弯道超车。

# 采访视频

# References

  • 周源的 “长跑型” 人生
  • 知乎 “打败” 了百度知道吗?
更新于 阅读次数

请我喝[茶]~( ̄▽ ̄)~*

Rudy Lo 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Rudy Lo 支付宝

支付宝

Rudy Lo 贝宝

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