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我们已经一起写了好几个程序了。在编写程序的时候,很抱歉有些东西我刻意隐瞒了,因此今天我要停下来,给你讲讲当年大明湖畔的夏… 呸,变量和函数!

# 二元一次方程

我们知道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F=C×1.8+32F = C × 1.8 + 32

其中,F 表示华氏温度,C 表示摄氏温度。

为了看起来舒服点,我们用 x 替换 C,用 y 替换 F。于是得到 y = 1.8x + 32 这样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我们可以简写为函数关系式 y = f(x)

其中 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此式表示 y 随 x 的变化而变化。而如何变化的秘密就藏在函数 f() ,在这里也就是 y = 1.8x + 32 的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把自变量看成 “原因”,因变量看成 “结果”,函数看成是它们之间的 “关系”。

以上是数学上关于变量和函数的概念,计算机编程中变量和函数的概念也类似,但多了一些扩展。

同样是函数表达式 y = f(x) ,自变量 x 在程序中称为 “输入”,因变量 y 在程序中称为 “输出”。函数 f() 是中间处理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当成黑箱子,对于函数的使用者来说,通常只关心 “输入什么,就会输出什么” 的问题。

在程序设计中,自变量 x 也被称为 “参数”,因变量 y 则被称为 “返回值”。因此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描述:传入了参数 x,调用了函数 f (),返回了结果 y。

# 你的第一个 Python 函数

我们用之前学的编程知识来实现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转换:

代码
1
2
3
x = float(input("请输入摄氏温度值:"))
y = 1.8 * x + 32
print("对应的华氏温度值为:", y)

第一行中的 float () 函数表示将输入的数值转换为浮点数(也就是小数)。

接下来,我们用函数来实现:

代码
1
2
3
4
5
6
7
def f(Ce):
F = 1.8 * Ce + 32
return F

x = float(input("请输入摄氏温度值:"))
y = f(x)
print("对应的华氏温度值为:", y)

前三行就是函数的实现,Python 中的函数使用 def 来标识(def 是 define 的缩写),这个函数的功能是接收一个参数 Ce,经过转换得到 F,并将 F 返回给使用者。

在看看倒数第二行,是不是很熟悉?这不就是前面的函数表达式 y = f(x) 吗?在程序中,我们称为函数的调用,函数内部转换后的 F 就会传递给变量 y。

当然,函数的名字不总是叫 f,我们通常会根据函数的功能取一个恰当的名字。比如这个温度转换函数可以取名为 temp_convert 或者 Ce2F。

# IPO 编程模型

还有点时间,再来讲一下 IPO 编程模型。IPO 模型是程序的基本编写方法,IPO 三个字母的含义如下:

  • I :Input 输入,程序的输入。
  • P :Process 处理,程序的主要逻辑。
  • O :Output 输出,程序的输出。

IPO 方法讲解的是,在编写程序的时候,我们要关注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如何从输入达到输出。

  • 程序的输入:文件输入、网络输入、控制台输入、交互界面输入、内部参数输入等。输入是一个程序的开始
  • 程序的输出:控制台输出、图形输出、文件输出、网络输出、操作系统内部变量输出等。输出是程序展示运算结果的方式。
  • 程序处理:程序对输入数据进行计算产生输出结果的过程。处理方法统称为算法,它是程序最重要的部分(算法是一个程序的灵魂)。

一个程序可以有零个或多个输入,至少一个或多个输出。没有输出的程序是没有意义的。

进一步抽象,你会发现,这种 IPO 模型同样适用于我们人本身。每个人的人生都是 获取信息输入 - 大脑处理 - 总结输出 的一个过程。

比如当你面对考试时,考试成绩就是你的输出,平时的学习积累就是你的输入。比如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写东西就是最终的输出,输入就是我前面的经验和瞎想

其实每件事都一样,最终的结果无外乎就是看 “有什么输入” 和 “怎样处理”。

如果你感觉迷茫,难以输出,也许是因为输入不够。这时候就要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

输出结果
1
Quality input ensures quality output

同时,我们人类的大脑处理方式有无数多种,每个人要理解这个世界,都需要自己找到底层的思维模型。通过建立思维模型,形成自己独特、高效的处理方法。

# 编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1. 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计算部分(想清楚)
  2. 划分边界:划分问题的功能边界(规划 IPO)
  3. 设计算法:设计问题的求解算法(关注算法)
  4. 编写程序:编写问题的计算程序(编程序)
  5. 调试测试:调试程序使正确运行(运行调试)
  6. 升级维护:适应问题的升级维护(更新完善)

精简步骤

  • 确定 IPO:明确计算部分及功能边界
  • 编写程序:将计算求解的设计变成现实
  • 调试程序:确保程序按照正确逻辑能够正确运行

# 程序是如何运行的

Python 是一门解释型语言。额… 怎么说呢,虽然电脑是我们的好朋友,但是我们和电脑其实很难沟通,比如我们要吃饭才有力气学习,电脑居然不用吃饭。所以就很难玩到一起去,但是我们又想和电脑沟通,让她帮我们做点事情,那怎么办?

那就用 Python 呀!Python 解释器就像一个翻译专家,我们把脑海中的想法和意图用 Python 语言写出了,然后交给 Python 解释器。她就会将帮我们检查并翻译成电脑看得懂的语言,之后电脑就会执行相应的操作,比如数字计算、字符打印等等。

# 作业

(1)自己动手用函数的方式实现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程序。

(2)找一找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用过多少个函数。

(3)理解 IPO 编程模型。

# 详细讲解如何实现温度转换

提出问题。

# IPO 分析法

划分边界

  • 输入:带华氏或摄氏标志的温度值
  • 处理:根据温度标志选择适当的温度转换算法
  • 输出:带摄氏或华氏标志的温度值

输入输出格式要求:标识放在温度值的后面,F 表示华氏度,C 表示摄氏度。

比如:82F 表示华氏 82 度,28C 表示摄氏 28 度。

# 设计算法

根据华氏和摄氏温度的定义,可得如下转换公式:

C=F321.8{C = \frac{F - 32}{1.8}}

F=C×1.8+32{F = C \times 1.8 + 32}

其中,C 表示摄氏温度,F 表示华氏温度。

# 判断键盘输入的是否为数字

代码
1
2
num = input("请输入一个数字:")
if

# 将代码写到文件中

简单点:输入摄氏温度,输出华氏温度

代码
1
2
3
4
5
6
7
8
"""
文件:Ce2F.py
描述:将摄氏温度转换为华氏温度
"""

C = input("请输入摄氏温度值:")
F = 1.8 * float(C) + 32
print("对应的华氏温度为:{:.2f}".format(F))
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文件:TempConvert.py
描述:实现华氏和摄氏温度的转换
"""

TempStr = input("请输入带有符号的温度值:")

if TempStr[-1] in ['F', 'f']:
C = (eval(TempStr[0:-1]) - 32)/1.8
print("转换后的温度是 {:.2f}C".format(C))
elif TempStr[-1] in ['C', 'c']:
F = 1.8 * eval(TempStr[0:-1]) + 32
print("转换后的温度是 {:.2f}F".format(F))
else:
print("输入格式错误")

# 运行 Python 程序

# 代码说明

  • 我们在编辑器中输入代码,发现代码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这种效果称为代码高亮,目的让我们看得舒服点。代码高亮是编程的色彩辅助体系,不是语法要求,因此在不同的编辑器中,代码高亮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
  • 缩进是一行代码开始前的空白区域,表达程序的格式框架
    • 严格明确:缩进是语法的一部分,缩进不正确程序运行错误
    • 所属关系:表达代码间包含和层次关系的唯一手段
    • 长度一致:程序内一致即可,一般用 4 个空格或 1 个 Tab
  • 注释是提高程序可读性的方式,注释是不被程序执行的辅助性说明信息
    • 单行注释:以 # 开头,其后内容为注释
    • 多行注释:以 ''' 开头和结尾
更新于 阅读次数

请我喝[茶]~( ̄▽ ̄)~*

Rudy Lo 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Rudy Lo 支付宝

支付宝

Rudy Lo 贝宝

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