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2021 年就到尾声了,叹时间如白驹过隙,忧此生碌碌无为,徒增年岁。今年是 2 字头的最后一年了,明年就 30 岁,想想还是挺恐怖的,儿时的记忆仿佛昨日,而我却已三十,人生有几个三十?

今年的小标题是 “为自己的选择放手一搏”,完整的台词是:“青春是为自己的选择放手一搏,青春是为自己的热爱拼尽全力!” 虽然很多人都说选择大于努力,以至于常常焦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我逐渐意识到,其实很多东西根本就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能靠奋斗,来使当初的选择显得正确。同时,希望我能一直保持年轻,不被束缚。

# 工作

按照惯例,先说说今年的工作情况。2020 年底离开了工作四年零五个月的老牌国企,终于离开了!常常跟朋友说要辞职,这次终于是真的了。我也纳闷自己,怎么好像越来越害怕离开舒适圈,害怕没有公司的标签?我想,如果不提及工作,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应该怎么介绍自己?好像自己并没有特别有趣…

总之就是辞职了,虽然总有人吓唬我,比如说现在疫情期间工作不好找、不上班你怎么还房贷、干嘛不好好上班… 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不过,没休息多久,我还是决定去上班了。

2021 年 1 月份,加入了某环保数采仪头部厂商,岗位是 Linux 驱动工程师。因为常年关注环保,所以有关注这家公司,刚好也想了解这些环保设备的构造和市场,所以就加入了。后来参与了一个完整的环保数采仪项目,基于 NXP i.MX8,移植上一代产品的后端程序,自己实现的 UI。前前后后折腾大半年,从硬件到软件,从架构到应用,都摸了个透。算是满足了当初在国企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项目的愿望。

技术上感觉并没有太多长进,都是嵌入式、Linux 那堆东西,有现成的开源库就用,没有就自己写写,感觉都是炒冷饭,只是应用场景不一样而已。虽然这些年来都说自己做研发工作,但好像从来都只是 Development,并没有什么 Research。毕竟不是在大公司的研究所,公司雇佣我也就是为了做产品应用,自然不会愿意花钱让我们搞啥研究。所以,还是要靠自己利用业余时间搞学习、搞研究。

不过,前段时间项目结束之后,我还是辞职了。辞职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从项目中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而乱七八糟的事却越来越多了;了解到环保数采仪的市场行情之后,略有失望,一方面市场太小,另一方面需要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很难作为我下一个阶段的起点;另外,长期一个人在郊区生活,不利于身心健康。

后来有接触两家新能源车企,毕竟天天关注 “碳中和” 的我,觉得自己还是要投入到碳中和的大趋势中。只不过,拿到 offer 之后,我又拒绝了。虽然薪资很吸引人,工作内容也很契合,但我感觉自己还没准备好全心投入到新的工作。同时,这个阶段的我,内心也有一点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的心理倾向,作为长期主义者,我还是希望能够沉淀出一些自己的东西,做一些属于自己的产品,而不是无休止地开发。

# 学习

今年学到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是 —— 不要劝别人学习!我以前老爱说教,给别人提建议,自以为在帮别人,实际上可能在害别人。不是说学习不重要,而是每个人的点都不一样,为什么学、怎么学、学什么… 都不一样,自然不能用我觉得好的方法要求别人。

在人际关系中,“说教” 是会带来伤害的,“以身作则” 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当意识到要对自己负责的时候,人自然会提起精神来学习。这和苏轼最后说的一句话 —— “着力即差” 的道理一样。有时候我们使劲地推,逼孩子学习、推项目进度等等,效果反而很差。

“着力即差” 的意思是:下的功夫越多,事情就越容易做错。真正的热爱是不需要坚持的。我们常常对自己说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赚钱,要坚持不懈,但结果可能是问题越来越多,甚至坠入深渊。佛法还是蛮有趣的,不执着、一切随缘。

说完虚的,再说点实的。

今年读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因为我感觉自己需要采取一些主动的心理干预,才能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真是 “人均抑郁” 的时代。书是看了,不过好像也没记住多少,印象最深刻的是《被讨厌的勇气》,代入感很强!也让我从 “原因论” 转变为 “目的论”,以前总是下意识地找借口 —— 因为以前怎么怎么样,所以现在怎么怎么样…(感觉是在国企养成的坏思维习惯)一开始很难接受 “目的论”,因为这意味着过去的很多东西是错误的,非常矛盾。不过好在我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我很喜欢这种颠覆观念的感觉。在我看来,“目的论” 和马斯克的 “第一性原理” 有着共同点,我们思考问题应该朝着目标的方向去思考,回归到事物本身,它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如何满足这些条件,如何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优路径?

比如,我经常在知乎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要不要学编程?转行做软件开发难不难?“原因论” 者思考的是:我不是理工科、不是计算机专业,是不是学不会编程?而 “目的论” 者思考的是:编程是什么?我要怎么学编程?怎么样一步步深入学习,解决问题?再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恐婚(比如我),“原因论” 思维是:因为我的父母婚姻不幸福,所以我可能也不幸福。而 “目的论” 思维是:幸福是什么?它有哪些指标?我要怎么一步步达到幸福?

当然,《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还有很多受启发的内容,包括课题分离、共同体感觉等等。对我来说,这些方法确实能帮助到我。所有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当划清界限之后,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课题分离,把我的问题交给我,把你的问题还给你,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除了心理学,今年还看了许多关于 “碳中和” 的书,毕竟 2021 年被称为 “碳中和元年”。其实老早之前就知道碳中和的概念,包括气候变化、碳交易市场、碳配额等等,只不过一直没有深入研究。直到最近闲赋在家,陆陆续续买了七、八本关于碳中和的书,才发现其实很好理解,就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嘛。确实很让人兴奋,不过对于咱们做事的人,还是要踏踏实实让项目落地,思考如何帮助更多人低碳生活。关于这部分就不在这里不细说了。

除此之外,今年还学了一些开发技术,包括网络建站、数据分析、边缘计算等等,也开始尝试一些 DIY 硬件项目,说了那么多年,今年终于感觉自己有点像 Maker 啦!我想这些大概就是我的兴趣所在吧,不需要外力推动,却依旧乐在其中。低碳环保和创客精神将伴随我一生,说浪漫点 —— 此生追求,唯有爱与自由!(这大概就是信仰吧)

# 感情

感情是我最不愿提及的一部分,包括亲情和爱情。不过,我现在已经是 “目的论” 者,所以还是要勇敢面对,因为要达到 “幸福的彼岸”,无法绕开它们。

是的,我结束了一段长达六年的感情。是我结束的,而且在我们即将跨入三十岁的阶段。我知道很多人会骂我,我也承受着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心理压力,只不过亲密关系是很私人的问题,很难用常理来解答。

好像现在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之后,大家对感情和婚姻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尤其是 “女性主义” 的崛起,在亲密关系中,常常让我思考:我应该怎么样和 “女性主义” 共生?我怎么样才能被需要?我能为对方提供什么服务?现在和以前不一样,比如说在石器时代,只要身体强壮就可以了,不管长得多丑;比如早几十年前,只要顾家、能养家糊口就可以了。而现在,会更多的考虑自身的感受,同时对方还要长得帅、能赚钱、性格好、品行好、身体好、会做饭、顾家… 最好还风趣幽默,还有没事最好别烦我,我只想岁月静好…

我觉得 “女性主义” 的崛起对人类发展来说是好事,但争取平等不是为了营造男女性别的对立。更何况,宏观和微观是有很大区别的,只有宏观达到 “平等” 才能解决许多社会问题。反正,我就是在这里摔了一跤。以前我觉得我应该会在三十岁之前结婚吧,现在觉得三十五之前能结婚就挺好的了。

前几年看过一部印度电影《Pad Man》,把我看哭了。人生很长,会遇到许多问题,能遇到愿意一起成长的就好好珍惜吧!爱情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对方提高的同时,提高自己。“共同体感觉” 真的很重要。

其实吧,我自己也很慌,不过随缘吧!因为我现在的课题是如何做好想做的事,成为更好的自己。

# 生活

生活方面好像没什么可总结的,可以说是一如既往的单调。不过,好在我总能自己找乐子,所以也挺享受独处。毕竟还有那么多书没看,还有那么多项目没做…

今年终于把房子装修好了,不过我还不太习惯称它为 “家”,因为我的心似乎还无法安放于此。和很多环保人士(极简、零废弃)一样,我对物质的追求并不高,而更注重精神世界的富足。不过这个观点得改,因为钱真的能解决很多问题!如果长期过着低物欲的生活,可能会丧失赚钱的欲望。

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同样,为了实现碳中和,富人要有钱,环保人士要更有钱。

说到钱,今年的财商好像也没啥长进,还是以稳健型的指数基金定投为主,而且收益也不太理想,希望明年能优化一下策略吧。不过实现财务自由肯定不能光指望它,还是要增加更多的被动收入才行。今年的一个尝试是在自己的网站上接入了 Google Adsense,获取谷歌广告收益,不过现在的收入还太少了,都不够养活我自己。明年继续加油吧!

布赖恩・费瑟斯通豪在《远见》书中写道:40 岁之后能赚到的将占你一生个人财富的 85% 至 90%。

人生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我还有 10 年厚积薄发,哈哈哈!做一个坚定的长期主义者!

# 计划

又到了立 Flag 的时候,先对自己说一声抱歉,去年立的 Flag 也有好一些没完成。比如说出书,说了一年都还没交稿,说了学 Rust 也没学,说了学素描也没学… 不过 “着力即差”,哈哈哈,随缘吧!该完成的时候,自然会完成,那时候才是最好的!

好吧,还是先列几个重要的 Flag:

  • 出书(增加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内容,并争取早日走完出版流程)
  • 持续维护个人网站,争取 Google Adsense 收入达 $500 / 月
  • 完成几个 SDGs 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硬件 DIY 项目
  • 参加一次创投项目

另外,关于明年的工作计划,是一个比较头痛的问题。一方面,我对过去的工作内容几乎失去了兴趣,所以很难说服自己去找一个类似的工作,把自己摁在办公室上班赚钱。另一方面,我在准备明年的一个比赛,想看看能不能进入决赛再决定去哪工作,做什么工作。

至于工作内容,我也想过,如果继续做嵌入式开发,优先考虑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智能硬件,以及做开源软件的企业。如果跨行业就业,优先碳中和(环保、可持续)相关的创业项目和团队,虽然水很深,但以我的分析能力应该能辨别出优质的团队吧。另外,除了研发岗位,我也在考虑更接近用户的岗位,虽然对着 Datasheet 写代码很酷,但是用户也很有趣呀!是的,我意识到我的观念在发生变化… 我开始关心用户需求、产品设计、交互方式这些东西了。

自从认识尼古拉・特斯拉以来,他就是我的偶像,甚至因此而极其讨厌爱迪生。现在特斯拉依然是我的偶像,只不过我可能会更想成为爱迪生或马可尼那样的人。一方面,几乎可以断定我这辈子都无法达到特斯拉的高度,在学术领域获得显著成就;另一方面,技术的应用和商业化也很重要,让更多人因为科技的发展而获得更多公平机会,过上更可持续的生活,非常重要,也是我目前关心的。

除了工作上的变化,明年还计划改善一下人际关系。你们知道,我真是一个非常懒的人,很少主动联系朋友(但不代表我不在乎你们)。我翻看通话记录才发现这些年来联系最多的是 Tina 和我妈,我就知道我肯定出问题了!—— 社交多样性的缺失会导致我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增多。毕业后的这些年来,我知道我错过了许多优秀的小伙伴的成长,也错过了许多绝地反击的机会,但也正是这些遗憾磨砺了我们的意志,未来也许会因此走得更坚定些。所以,如果有一天我突然联系你了,请不要害怕,我不是来找你借钱的~

好啦,2021 年的总结到这里就快结束了,感谢你能看到这里!

最近经常想起高中时期的一个画面,我的初中同校师弟(我和他都是初中那所学校中考第一名考进这所高中的)跟我说:“以前我觉得自己就是万里挑一的天选之子,清华北大就是为我准备的,但现在只要能考个本科就很好了…” 还好我从来没这么想过,后知后觉的我甚至很久以后才发现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区别。直到现在,快三十的年纪,才慢慢悟出了一点做人和做事的方法。这些年来,虽然走了很多弯路,做了很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情,但唯二坚持到现在依然热情不减的,是 Maker 和环保。我也不知道为啥,不过既然来了,那我就迎接它们吧。“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也许就是这种感觉。而我过去苦苦寻找的交汇点,突然发现,原来是碳中和。我想,我必定是要在这个领域做点事情了!

希望明年,我也能像孔子一样,说一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更新于 阅读次数

请我喝[茶]~( ̄▽ ̄)~*

Rudy Lo 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Rudy Lo 支付宝

支付宝

Rudy Lo 贝宝

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