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文章 ——《幸福是什么》,当时没看懂。直到最近,感觉自己不太幸福,所以重新读了这篇文章。文章其实很短,讲三个牧羊的小孩在树林里清理一口老泉,善举感动了森林里的智慧女神,简单的对话引发了孩子们对幸福的思考。后来三个孩子选择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十年后在小井旁相遇了,他们都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

虽然文章给出了幸福的含义,就是脚踏实地、做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但感觉还是比较空泛,缺少了一些深度和行动指导。毕竟只是一篇小学生课文,目的只是引发大家思考而已。

于是,我想起了《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这本书里面提到的 “新幸福的十大标准” 概念。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 “It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manage it”(你如果无法度量它,就无法管理它)。我在想 —— 我们能否对幸福进行有效管理呢?如果能对幸福进行度量,那是不是就能看到迈向幸福的光明大道?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确实难以度量,而 “新幸福的十大标准” 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度量幸福的方法和指标。那我们就来试试,看看能够通过逐步靠近这十个条件来获得幸福。

下面将结合书中的解释以及个人理解,详细介绍这十条幸福标准。

# 一、享受工作

这和工资高低没有关系,而关乎工作是否开心,是否觉得有挑战性和成就感,能不能让你学到东西,不断成长、进步,并能为之感到满足。

记得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有一位 HR 姐姐跟我说:“找工作主要看两点,一是能否得到学习,二是薪酬是否到位,两者兼得最好,如果不行,优先考虑能让你学到东西、能给你带来成长的工作。” 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

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为了眼前放弃自己的明天?如果无法从工作中感受到乐趣,那是很难让人感到幸福的。毕竟,对许多人来说,人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工作。如果我们做的事情 / 工作不快乐,就会觉得很累,难以持续。

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通常有两种方式享受工作:

  • 一是改变自己,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有能力选那份自己喜欢、符合自身特质和时代发展需要的工作;
  • 二是想办法做好当前的工作,用心感受这份工作的乐趣,也就是 “干一行,爱一行”。

# 二、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如果工作顺利,却没有可以亲密分享的家人和朋友,这绝对谈不上愉快,更没有幸福可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受到亲密的朋友和家人关系是多么重要,如果聊不到一块去,如果无法跟家人朋友分享你的快乐,那会是一件让人感到遗憾的事情。

好消息是,家人和朋友其实都是可以选择的!我以前不懂,觉得每个人都可以做朋友,直到后来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我才反思自己,给我的朋友圈做了个断舍离。家人也一样,很多人觉得家人是无法选择的,没错,我们无法选择原生家庭,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找什么样的伴侣,组建一个什么样的新家庭。

# 三、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拥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非常重要,这并不是说你必须拥有多么庞大的资产,或是必须有相当高的收入,只要可以满足自己安定的生活就可以了,哪怕是需要控制对物质的欲望,谨守清简的生活也不是问题。但如果经济条件不够稳定,我想就算工作有多美妙,兴趣有多丰富,日子也不太会好过。

而且,较之经济收入的多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和理财方式。那些总是入不敷出的人,多半与缺乏对金钱的控制力有关。也可以说,这样的人,还没有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能让自己得到幸福的生活方式。

我是毕业之后这些年遇到的坑多了,才开始慢慢理解金钱。对于我们这样在小镇成长起来的青年,缺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只是教我们怎么考试、怎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导致像我们这种新时代农民工日子过得苦呵呵的,不仅要承受工作压力,还有房贷压力、婚姻压力...... 你看看现在那么多大龄未婚男女青年就知道了。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形成对金钱的正确观念,没有找到赚钱的正确方法,认为工资就是稳定的经济来源。

现在的科技进步了,网络发达了,其实我们身边真的有许多光明正大赚钱的机会,只是许多人还没开窍,所以看不到、不敢尝试或者浅尝辄止罢了。未来,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复业(不是副业喔),能够带来稳定的经济来源(不需要多,但要稳定),抵御不确定性的风险。

# 四、身心健康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有一切的基础,不仅身体要健康,心灵也必须健康。

东京残奥会刚结束,那残障人士是否就无法获得幸福呢?不是的,一样可以获得幸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的。而我们要做的是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无法改变的缺陷,填补可以改变的不足。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

# 五、拥有富于刺激性的兴趣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虽然工作得力,和朋友、家人的关系挺好,收入也很高,并且身体健康,可是有了空闲之后却不知道该做什么。成年进入社会以后,又习惯将人脉圈与利益圈捆绑在一起,如果没有一两个可以让自己充分享受的兴趣,根本无法拥有纯粹而不带功利色彩的社交圈。

以前听过一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往往取决于你对业余时间的利用。虽然这句话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尤其是当你还在为工作、人际关系、经济等问题发愁时,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时间来学习提升自己、发展兴趣...... 那么,其他问题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比如徒步、打球、玩滑板或者 DIY 一些小玩意,对我来说都能给平淡的生活带来一丝刺激。

坚持你所热爱的,热爱你所坚持的,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希望大家都能做个有趣的人,心中有梦,眼里有光。

# 六、觉得自己拥有时间自由

这并不是 “时间就是金钱” 的意思,而是说你必须拥有可以完全自行支配的时间。为了赚钱一天到晚疲于奔命,无暇陪伴重要的朋友和家人自不可取,可拥有大把时间,成天无所事事不知如何打发也没有任何意义。

幸福与否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在于 —— 你是否感到自由?除了财务自由和心灵自由,时间自由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以前每年都会报三两个培训课程,线上和线下的都有,学编程、数据分析、考证、英语、健身、理财、画画等等。许多课程都是匆匆忙忙结束的,学习效果也很难评估,后来我才明白,其实我缺的根本就不是课程或学习资料,我缺的是时间啊!

时间自由固然很重要,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包括我),可能只有到退休或者实现梦想之后才能拥有大块可自行支配的时间吧。鲁迅先生也说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 所以保持勤奋自律,学会拒绝,善于管理时间可能更重要、更具实操性。

# 七、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居住环境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有着怎样的活法,都需要好好挑选自己的居住环境。不管这个居住环境有多便利,房子有多豪华,如果和自己的特质不相匹配,不但不能带来幸福,反而会成为累赘。

房价高企确实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但也不代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居住环境,结合家庭、工作等因素好好计划,还是可以选择那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 Dream House。最简单的,我们现在就可以好好收拾下住所,让室内环境变得更加干净整洁,选择极简风格,减少对物品的依赖。

# 八、具备有效的思维习惯

总是推卸责任充当受害者的人,经常处于消极状态的人,习惯性寻找借口的人,被固有常识局限并难以突破的人,都很难邂逅幸福。如果是这类思维模式的人,想要凑齐这十个新幸福的条件恐怕也不是易事。

经历了一些糟心事之后,我才明白 —— 人生真的太难了,处处都是坑,别说居心叵测的陌生人了,有时候就连朋友、家人、企业、政府都在坑你......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见识和思维,完善知识体系,做个有智慧的人,谨慎行事,学会分析问题,学会对自己负责,相信自己的判断。

每个人都有他的思维模型,比如查理・芒格的 100 个思维模型,或者我在前面提到过的 WCCA 和 WADM 决策模型。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时刻审视自己的思维,了解自己属于固定型思维还是成长型思维,亦或某些时候属于固定性思维,而某些场景属于成长型思维,并且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大脑,完善我们的成长型思维。改变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断学习、接收新的信息,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持续地刺激和培养我们的思维习惯。

# 九、能够放眼未来

幸福指数下降的最大原因,就在于人们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继而心生不安。在北欧国家,单靠年金是很难让老百姓潇洒度日的,可是国民生病了有免费的医疗制度,失业了可以靠雄厚的失业救济金解围,所以不太会出现重大变故导致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的现象。

可惜,对我国居民来说,这样的福利离我们还很远。所以,我们必须自己提前做好准备,即使生活出现任何意外,在未来的几年里,也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渡过难关。

而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需要把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更合理的分配,为普通老百姓解决教育、医疗、失业等民生问题。这一点从今年国家对游戏、教育等行业的整改,以及习总书记提出的「共同富裕」政策可以看出。我们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但个人的提前部署仍然相当重要!

# 十、感觉自己正在向目标迈进

Last but not least,是否有目标感也十分重要。人们在全力追逐自己的目标时,是不会觉得累的。

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或者把别人的事情当做自己的目标。例如我妈前阵子有点焦虑,她说她的目标就是让我早点结婚生子,这样她才会感到幸福。一旦我没有靠近她期待的目标,她就会觉得自己不幸福,当然啦,因为她对这个 “目标” 根本就把握不到方向。其实只要做一下课题分离,就会知道其实她把我的目标误认为是她的目标了,这就让我们都觉得很累。不过,这样的课题分离也确实挺难的,你光想想那句歌词就知道 —— 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寻找自己、寻找目标,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课题。许多年前,我也是只有烦恼、没有目标的青年。下面介绍几个我自己寻找目标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 自我对话:从高中练习长跑开始,我就意外地发现自己会在跑步过程中进入自我对话模式,这种状态能让我很快地平静下来,帮助我改善精神世界。当然你不喜欢的话,不一定要练习跑步,冥想、瑜伽、游泳也是能让我们与内心的自我深度对话的好方法。反正就是要营造一个让你感到舒适的独处环境,慢慢地去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
  • 尝试新事物:作为成长在小镇的青年,尤其是那个网络还不发达的时代,我们很难有机会接触和学习我们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就一口气加入了十几个社团,虽然很累,也浪费了不少时间。但回头想想,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我接触到很多新事物,增长了我的见识,在后面许多年里仍然保持着学习和探索的动力。每个人被触动的阈值都不一样,只要有足够多的刺激,不断地接触新事物、接收新信息,我想每个人都能够在某一瞬间被触动到,发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所谓的 “量变引发质变” 的过程。
  • 头脑风暴:不管一个人多完美,其思维和眼界还是会有局限的,因此多与人交流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形成一个学习小组、读书会等,定期交换各自的想法或试验结果。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 你和我各有一个苹果,如果我们交换苹果的话,我们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当你和我各有一个想法,我们交换想法的话,我们就都有两个想法。没错,多点交流,没准你原来觉得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另一个想法的加持下变得具体起来了,也许就是值得你一生追求的目标。
  • 放眼世界:我常常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哪怕是在自己熟悉的行业,也还有许多不懂的地方。比如你想设计一款产品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当你焦头烂额地想呀想,仍然没有头绪。那么,为何不把目光拉远一些,看看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是怎么思考、怎么解决的?哪怕是微积分和三相电系统这么颠覆性的东西都会同时有多个发明者,你的想法也极有可能有人正在尝试。所以呀,科学上网,多看看学术期刊,多看看这个世界,建立与连接共同体,也许你会发现你的目标也并非遥不可及。

目标和想法的区别在于,想法是抽象的,而目标是具象的,当一个想法足够完整时,它就会变成一个能给你带来希望的目标。

# 总结

新幸福的十大条件的共通之处,就是人只要不被工作、金钱、时间、环境乃至常识束缚,就会获得自由。当你拥有自由,拥有对生活的自主决断和选择权力,并且朝着目标迈进时,如果你还觉得不幸福,那你是不是该考虑降低一下期望呢?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