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3——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前言
今天是2023年的最后一天,正值元旦假期,突然想出来流浪几天,于是就临时买了张去上海的高铁票。上一次来上海,还是2020年底来参加 STM32 创客大赛决赛,一晃三年就过去了。时常感慨时间过得太快,而我自己成长太慢。
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的名字叫“华东”,就是华东地区的“华东”。叫这个名字的原因,是因为我父亲的故乡在这边,他希望我永远不要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虽然父亲和母亲很早就分开了,他后来也没有回来这边,而我也从来没有在这边生活过。不过事实证明,他的目的达到了,我确实一直对这个名字耿耿于怀。作为一个在广东长大的人,我身上更多的是广东人低调务实的作风,而这个名字太大了,我有点 Hold 不住。
我对上海是没什么感觉的,就像我对深圳一样,觉得那就是个搞钱的地方,很有活力,但是没有归属感。不过这些年待的时间最长的广州,其实也并没有找到归属感,只是熟悉罢了。奇怪的是,小时候生活的家乡清远,也没有太多归属感,只是因为有亲人在那里,所以被称为家乡。所以我想呀,我应该更适合流浪吧,星辰大海可能才是我的归属,这也是我今年想尝试“数字游民”生活方式的一个原因。
工作
今年上班的状态都不是很好,加班多,交付压力大。简单看看飞书的年度报告吧,平均每个月发出 472 条消息、参与 11 次会议, 最晚一次会议结束于 21:18,最晚一条消息发送于凌晨 04:47...... 跟 Work-life balance 的状态相差甚远,甚至越来越远,这也是七月份的时候提出辞职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汽车行业,尤其是自动驾驶行业,2023年非常动荡的一年,许多自动驾驶和激光雷达公司包括 Argo AI、Ibeo、Quanergy、Embark、Cruise 等等纷纷倒闭或游走在倒闭边缘,我们公司也是经历了持续半年的裁员,称为“寒冬”一点都不为过。去年还被称为激光雷达上车元年,今年就急转直下,纷纷抛弃激光雷达和高精度地图,这狗血剧情简直了,很难不让人怀疑这个行业。然后是公司管理的混乱,想做的项目太多,“时间紧、任务重”倒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没有重点、没有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才是关键,高管换了一波又一波,每个都自带一套方法论,而一线员工则很多都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花了太多时间。我常常安慰大家,“领导们也是第一次创业嘛,缺乏管理经验很正常,得给机会他们成长”,可我们也都知道,市场留给我们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就我个人而言,对未来还是相对乐观的,毕竟充其量也只是个中层管理,今年也在研发、管理、市场方面多积累了一些经验,虽然不及预期略有遗憾,但也算是为自己以后的事业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吧。
承蒙领导厚爱,和去年一样,今年又涨了职级和薪水,又获得了“优秀员工”称号,也是对自己过去一年不断实现各种需求、写 Bug、修 Bug 的认可。作为半路出家的程序员,我常常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只能算是合格的程序员。不过似乎是因为不合格的程序员太多了,所以我的“合格”变成了“优秀”。如果你问我有什么经验要分享,我的建议只有老土的“保持学习”。我本来以为很多程序员下班后都会看书看代码或维护开源项目,后来才发现愿意这样做的,并且能坚持几年这样做的,确实太少了。如果说我有什么优势的话,我觉得“傻傻地坚持”可能是我唯一的优势吧。
工作这么多年,我对 “People are hard, code is easy.” 这句话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听过“三分之一定律”吗?就是说在一个公司里面,有三分之一的人干活,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干活,剩下三分之一的人妨碍别人干活。降本增效的方法就是要找到那三分之一真正干活的人,并支持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发挥出更大的能量。还有一个“不值得定律”,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觉得某件事情不值得做,那么他就会对这件事情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这件事情往往也不会做得太好,最后即使成功了,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感。所以你需要找到那些认同这份事业的人,让他们觉得这件事情值得做,这样才会有团队凝聚力。
技术方面,今年主要投入到 ROS 机器人操作系统上面去了,对软件框架多了一点点理解,也研究了一点点算法。上半年创建了一个 OpenEmber 开源项目,定位是一个 C/C++ 的嵌入式系统框架,这是我一直以来想要做的一件事情,也算是对过去工作的一个总结和输出吧。不过目前真正投入开发和维护的时间不多,现在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暂时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框架,还不能做到开箱即用,只能留给明年继续努力啦!
业余
今年还稍微参与了一下 RT-Thread 项目,提交了几个 PR,9月份参加了一个分享会,分享了如何在 Wio Terminal 上运行 RT-Thread,也是一次蛮有 趣的尝试。还带了一些同事一起学习 RT-Thread,看到他们第一次给开源项目贡献代码的开心模样,我也想起了几年前第一次在 GitHub 上提交 PR 的兴奋感。今年还参与了 openEuler 项目,在 Embedded 和 Yocto 兴趣小组做了一点点贡献,感觉还不错,欧拉团队在开源这方面挺规范的。另外,今年也给 freeCodeCamp 社区做了一点点贡献,翻译了一些文章,还不小心获得了 2023 Top Contributors 称号,顺便录了一期播客。不过播客录制有点着急,准备不够充分,内容表达不够清晰,我自己不是很满意,所以也没推荐大家去听,发布之后我自己也没点开听过,哈哈哈。在此感谢主持人 Miya 一直鼓励我!
今年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睡眠质量差了很多。所以培养了一点小兴趣,比如弹钢琴和尤克里里,还有在 iPad 上画画,希望我能坚持得久一点哈。偶尔健个身、徒个步,体重连续12年保持在 64 公斤上下,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财务
财务方面,今年在 CSDN 上发布的专栏赚了一点小钱,年初买了一批小米的股票也赚了一点钱。谷歌广告的收入整体还是上升趋势,但是中间有几个月受 ChatGPT 的影响低迷了一段时间。另外,今年还尝试了一些新副业,包括商业写作和顺风车接单,客户评价还不错,哈哈!当然,大头还是工资收入,虽然今年也涨了不少,但扣的税也是多得有点吓人,而且工作占用的时间太多了。
另一方面,之前的投资亏损,包括草率买入的几只基金、P2P 暴雷,还有借出去的钱,希望 2024 年能追回 来一部分吧。坚持价值投资,不懂不投,也不要轻易借钱给别人。谨记!
总而言之,暂时处于财务安全状态,短时间内钱是花不完的,这也为自由职业或创业增加了一点底气。
副业
getiot.tech 网站今年做了一个大的改动,从原来的 WordPress 框架迁移到 Docusaurus 框架了。主要原因是买了一些 WordPress 插件,但发现达不到我的预期,而我也不太熟悉 PHP 开发,与其自己重头写插件,不如直接切换到 JS 生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最终选择了 Docusaurus 框架。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几年应该会继续沿用这个框架,并尝试发展成一个创客教育平台。
zerotogether.net 网站的话,今年其实没有投入太多时间,不过依然有意外惊喜 —— 其中有一个月的排名冲进了全球前三百万。这个数据比国内很多环保资讯网站的排名还要高,这也侧面反映了环保领域目前还是一个蓝海市场。有一次去参加市集活动,还被一位小伙伴认出来了,她说她每天都看我的网站。这件事情给了我一点动力,接下来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开发和维护,不过我并不想把它做成一个媒体网站,因为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实在太多了,我还是想做一些现在没有人做的东西,提供一些实用的功能。所以年底这段时间也在思考和筹备着,目前有了一些想法,比如做一个全球气候数据系统,以及环保领域的搜索引擎,可能还会发布一款 App 应用。嗯,争取都在 2024 年实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