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我工作室照片墙上的八位人物:致敬用于打破规则的先行者!

· 阅读需 14 分钟
阿基米东
程序员、科技作者、环保主义者、创业者

在我的工作室里,有一面照片墙,有八个相框,里面是八位我最敬佩的人物。他们虽然跨越不同的时代与领域,但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 严谨、勇敢、敢于打破规则、追求正义、有大爱精神。他们的思想与实践,像一盏盏灯火,照亮了我的道路,也提醒我思考: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能如何继承他们的精神,继续前行。

今天,恰逢听到其中一位人物(珍·古道尔)去世的消息。让我突然回想起了他们的故事,所以我想分享给你们,作为纪念,也作为自省。

尼古拉·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出生于奥地利帝国的克罗地亚地区(今属克罗地亚),为塞尔维亚族。自幼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和创造力。他的父亲是东正教神父,母亲虽无正规教育,却擅长制作各种手工机械器具,对特斯拉早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影响深远。孩提时代的特斯拉就展现出极强的记忆力与图形化思维能力,常常在心里“预演”机械构造。

特斯拉曾在格拉茨工业大学学习电气工程,但因健康与经济等原因未能完成正式学业。年轻时期,他曾在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电话交换所工作,参与电报与电话系统的电气设备改良。1882 年,他赴巴黎为大陆爱迪生公司工作,负责照明系统与电机改造设计;同年,他就开始探索交流电与感应电机的结构基础。

1884 年,特斯拉为了梦想移居美国,加入爱迪生机器厂(Edison Machine Works),但两人在直流与交流电系统理念上存在巨大分歧,不久特斯拉便辞职,转而自主创业与深入研究。他先后成立“特斯拉电气与制造公司”,申请并发表多项电气发明专利,包括改进型直流设备与电弧照明系统。1887–1888 年间,他成功研发无刷感应电动机(又称异步电机),并设计多相交流电系统,提出旋转磁场原理,这些发明为现代交流电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1888 年,他将这些专利授权给西屋电气(Westinghouse),促进交流系统在美国乃至全球的推广,并赢得了与爱迪生公司的“电流之战”。如果他没有将交流电的专利永久公开,他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此后多年,特斯拉继续深入研究高频高压电、无线照明、无线能量传输、特斯拉线圈等前沿课题。他以无线点亮灯泡、演示电磁共振、远距离能量耦合等实验著称。他曾设想通过无线系统将电力传输至地球各地,甚至计划建设沃登克里弗塔(Wardenclyffe Tower)作为全球无线能量枢纽,尽管最终因资金不足未能完全实现。

尼古拉·特斯拉终身未婚,将一生奉献给科学,晚年生活困窘、在孤独中离世,并一度被人刻意遗忘。数十年以后,他的许多发明被逐渐世人重新认识,如今“特斯拉”已成为电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并在现代科技领域广泛被纪念。另外,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特斯拉电动车”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个公认的旷世天才,一位是达·芬奇,另一位则是尼古拉·特斯拉。

卡尔·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出生于普鲁士王国特里尔市(今德国莱茵兰地区),父母为海因里希·马克思与亨丽埃特·普莱斯堡,家庭虽有犹太血统,但在他出生前已改信基督教。父亲是律师,家庭中有古典自由主义的教养;母系出身于荷兰富裕商人家庭,也与社会变革与启蒙思想有一定联系。马克思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就读于特里尔中学,后在波恩大学及柏林洪堡大学学习法律与哲学,最终于 1841 年在耶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学校时期的马克思就展现出思想的敏锐与批判性:他对黑格尔哲学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受费尔巴哈与青年黑格尔派影响,开始思考自由、宗教、社会结构等问题。早年他也涉足文学与新闻界,曾为普鲁士的《莱茵报》等报刊撰写文章,公开批评社会制度与政治压迫。

马克思与妻子燕妮是青梅竹马,两人的恋爱始于青年时期。燕妮的家庭社会地位较高,她为与马克思结婚,放弃了原先与另一位贵族的订婚。两人于 1843 年在克罗伊茨纳赫的新教教堂结婚,燕妮是马克思思想与生活中的重要支持者,承担起家庭、子女以及经济困难时期的重担,为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岁月提供稳定的情感与物质基础。

马克思成年后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间流亡,撰写了包括《共产党宣言》(与恩格斯合著)与三卷本《资本论》等影响深远的作品。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观察社会底层疾苦的批判者,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与矛盾。他的思想影响了 19 和 20 世纪众多社会运动与国家的政治实践,其思想体系中的许多核心概念,对后世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皆有重大影响。

马克思让我明白:原来思想的力量可以如此巨大,它可以揭示社会的深层结构,推动人类追寻更加公平的未来。

安托万·拉瓦锡

安托万·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1743–1794)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富裕律师家庭。他在孩提时代即显露出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母亲早逝后,他年少继承遗产,家庭经济较为宽裕,这为他后来从事科学与行政工作提供了一定基础。他先在巴黎大学学习法律,并获得律师资格,但同时旁听物理、化学讲座,对自然哲学与化学实验越来越倾心。1768 年,他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随后,他从事矿产地质考察、公共照明、电气与燃烧等问题的实验与改良,逐步确立现代化学中定量方法的地位。

拉瓦锡的重要贡献包括提出并确立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撰写和推广“质量守恒定律”、系统地推进化学命名法、整理元素表、帮助建立统一度量标准,以及使化学成为一种可被精确测量、可被普遍交流的科学。其代表作有《化学的元素论》以及与贝托莱等人合著的化学命名法等,因此被誉为“现代化学之父”。

1771 年,拉瓦锡在 28 岁时迎娶年仅 13 岁的玛丽·安娜。婚后玛丽·安娜逐渐成为丈夫的助手,她翻译英文科学论文(包括支持或挑战燃素说的著作)、撰写实验记录、绘制仪器图样,还参与他的出版工作与命名法体系的传播。她同时管理实验室中的细节,为拉瓦锡的实验与理论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

然而,拉瓦锡的社会与政治身份也带来了危机。法国大革命期间,他因与旧制度(特别是税务机构 Ferme Générale)有牵连而被革命政府指控多年,最终在1794 年被断头台处决。拉瓦锡去世后,妻子玛丽·安娜继续整理他的实验记录,使得其科学遗产得以流传后世。

格雷戈尔·孟德尔

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Mendel,1822–1884)出生于奥地利帝国(今捷克共和国境内)的西里西利亚海因岑多夫村,他的家庭是德语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孟德尔受过基础中学教育后,于约 1840 年左右进入奥尔米茨(Olomouc)大学就读,主修哲学,也兼修数学与自然科学。后来因为经济原因,他未能持续完成所有课程,随后进入圣托马斯隐修院成为一名修士。

在隐修院中,他承担教育工作,也被派往布尔诺 / 布吕恩的一所中学教授自然科学与数学课程。1851-1853 年,他有机会在维也纳大学进一步深造,研习植物学、物理学、化学与数学等科目,使他掌握更系统的科学实验与理论基础。

从 1856 年至 1863 年,孟德尔在隐修院的花园里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豌豆杂交实验。他选择了七对可明显区分的性状(如种子形状与颜色、豆荚形状与成熟期颜色、植株高度、花的位置等)进行交配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显性”和“隐性”的概念。比如,他发现当纯种黄色豌豆与纯种绿色豌豆杂交,第一代子代全为黄色;但在第二代子代中,绿色性状会以约 1:3 的比例重新出现。基于这些实验,孟德尔总结出两条基本遗传规律: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在 1865 年于布吕恩自然科学研究协会报告实验成果,并于 1866 年以论文《植物杂交试验》(Versuche über Pflanzen­hybriden)正式发表。但是非常遗憾,这些成果在他生前并未引起广泛关注。直到 1900 年,几位植物学家独立重复并证实了他的实验,孟德尔的遗传学说才被科学界广泛接受与重视,从而被尊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珍·古道尔

珍·古道尔(Jane Goodall, 1934–2025)出生于英国伦敦,自幼就对自然界怀有深厚的好奇与热爱。她的童年里有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故事——小黑猩猩玩具、“野生环境”的想象,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她对生命的敏感与尊重。成年后,她没有走传统科学研究的路径,而是凭借热情与机缘,通过探访非洲,最终进入坦桑尼亚贡贝溪国家公园(Gombe Stream National Park)展开对野生黑猩猩长达 60 年的观察与研究。

1960 年,古道尔来到贡贝,以近乎“邻居”的方式融入黑猩猩的日常生活,耐心记录它们的社会结构、家庭关系、工具使用与性格差异。这些观察打破了“只有人类才使用工具”“动物只是本能行动者”的科学假设,让人类对动物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更人性化的理解。

1964 年,珍·古道尔与荷兰摄影师兼自然纪录片制作人 Hugo van Lawick 结婚,他们育有一子 Hugo Eric Louis(昵称 “Grub”)。这段婚姻也促进了她的研究传播,因为 van Lawick 制片拍摄她在非洲的野外研究,让公众第一次直观地看见黑猩猩的复杂行为与个性。

除了科学研究,她把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环境作为终生使命。1977 年她成立珍·古道尔研究所(Jane Goodall Institute),致力于野生黑猩猩及其栖息地的研究与保护,同时倡导动物福利。1991 年,她创办“根与芽”(Roots & Shoots)青年环保教育项目,在全球数十个国家推动青年参与生态保育、社区行动与人道主义工作。

梁从诫

梁从诫(1932–2010)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才女林徽因之子,同时又是思想家、维新派领导人梁启超的孙子。家庭背景十分显赫,父母和祖父都是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建筑界的重要人物。

梁从诫最初的职业是历史学教师与研究者。后来他逐渐对环境问题产生深刻关注。1989 年起,他成为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并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委。1994 年,中国首个民间环保组织之一 —— 自然之友(Friends of Nature)成立,梁从诫为发起人兼会长。这个组织既是公众环保教育的平台,也是中国民间对环境政策和环保实践进行监督与推动的重要力量。

自然之友在他领导下推动了多个重大环保项目,包括保护滇金丝猴、藏羚羊等濒危动物,对水坝建设、湿地保护等公共环境议题发声。梁从诫常以亲身实践参与环保活动,比如不铺张、不铺排;他骑自行车上下班,用废纸复印名片,不用一次性筷子,生活中身体力行为环保理念做表率。

理查德·斯托曼

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 1953–)出生于美国纽约市,他从小对电脑与编程展现出强烈兴趣。他高中升学后,曾在麻省理工学院(MIT)人工智能实验室担任研究与编程的助手。大学期间,他在哈佛大学主修物理专业,1974 年获得学位。在哈佛期间,他就参与过 MIT 的 AI 实验室的各种项目,这为后来他启动 GNU 项目等打下基础。

1983 年 9 月,斯托曼正式发起 GNU 项目,目的是构建一个完全由自由软件组成、类 Unix 的操作系统。这个系统的设计原则是:用户应有自由使用软件、研究源代码、修改源代码、并重新分发这些程序。为了支持这一运动,他在 1985 年成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并成为其领导人。他还提出了“Copyleft”的概念,即通过版权许可来确保软件自由不被剥夺。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GPL)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体现。

除了GNU 系统的核心工具(如 GNU Emacs 编辑器、GCC 编译器、GDB 调试器等),斯托曼也花大量时间在宣传与辩论中,对抗软件专利、数字版权管理(DRM)、专有软件、封闭源代码等他认为限制用户自由的机制。因此被誉为“自由软件之父”。

理查德·斯托曼至今还没结婚,前些年还看到他在网络上调侃征婚。不过,近年他被诊断出为某种癌症(滤泡淋巴瘤),据悉目前情況较为稳定。祝愿他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克莱尔·彼得森

克莱尔·彼得森(Claire C. Patterson, 1922–1995),美国地球化学家,他首次准确测定了地球的年龄(约 45 亿年),同时揭露了铅污染的危害,推动了无铅汽油的普及。

在 20 世纪 50 年代,帕特森使用铀-铅同位素法与铅-铅比率法,对陨石与地壳样本进行精密测定。通过对代亚布罗峡谷陨石中铅同位素组成的分析,他在 1956 年得出一个广泛被接受的地球年龄:约 45.5 亿年(误差正负 0.7 亿年)。这个数字成为后世教科书中长期采用的标准估算值。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帕特森注意到样本中铅含量存在普遍偏高的问题,这并非地质形成过程中自然产生的铅,而是环境中被引入的污染。经过研究分析,帕特森意识到工业社会中四乙基铅(tetraethyl lead)等含铅汽油的广泛使用,是大气、土壤与人体铅含量剧增的主要原因。他开始在科学界与公共政策层面呼吁限制、淘汰含铅汽油,并在全球推动铅污染意识。他为此付出巨大努力,常面对石油化工与汽车工业的反对压力。

他的研究最终推动美国及多个国家在 1970–1980 年代逐步禁用含铅汽油,极大降低了铅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

小结

这八个人物来自不同的领域,却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挑战、关怀人类。他们让我懂得 —— 真正值得敬仰的,不是财富与权势,而是对真理、理想与人类未来的执着追求。正是这些精神的火花,点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在我倦怠、迷茫、恐惧的时候鼓舞着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