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行业与公司研究(行业景气度、竞争格局、护城河)

一旦你开始认真选股,你会发现光看财报和股价是不够的。公司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所在的行业、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公司自身的护城河,都会直接影响它的盈利能力和成长空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做行业和公司研究。

行业景气度

行业景气度评估一个行业发展状况和前景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行业景气度意味着行业内的股票可以带来超额收益的概率更高。反之,如果所在的行业整体低迷,即使你挑了财务表现不错的公司,那么它也可能增长乏力,股价不容易上涨。

行业景气度的判断方法:

  • 宏观因素:经济周期、政策支持、消费趋势等。
    • 例如新能源汽车行业受政策补贴和环保要求推动,整体景气度高。
  • 行业数据:营收增速、利润增速、产能利用率、市场需求等。
    • 例如半导体行业产能利用率长期在 80% 以上,说明需求旺盛。
  • 周期性与成长性
    • 周期性行业(钢铁、化工、旅游)容易随经济波动起伏。
    • 成长型行业(人工智能、云计算、生物医药)长期潜力大,但风险也大。
小技巧

关注权威机构或券商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快速了解行业趋势和景气度变化。专栏附录整理了一些在中国投资比较有用、可靠的机构和资源,适合新手或投资者做行业研究。

  • 宏观趋势 → 看政府和统计局(确定大方向:政策支持的行业)。
  • 行业数据 → 看行业研究机构(了解市场规模、竞争格局)。
  • 投资逻辑 → 看券商/投行报告(找到上市公司和估值逻辑)。
  • 市场情绪 → 看财经新闻和社区(短期行情和投资者情绪)。

宏观和行业指标

下面介绍宏观经济和行业分析中常见的一些指标。

  1. 采购经理指数(PMI)
    • 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简称 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月度综合性指数,涵盖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能够及时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的景气状况,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之一。
    • PMI 在 50% 至 100% 区间上升,表明经济运行中的扩张成分多于收缩成分,扩张成分在增加,收缩成分在减少,经济处于扩张区间。
    • PMI 在 100% 至 50% 区间下降,表明经济运行中的扩张成分多于收缩成分,但扩张成分在减少,收缩成分在增加,经济仍处于扩张区间。
    • PMI 在 50% 至 0 区间下降,表明经济运行中的收缩成分多于扩张成分,扩张成分在减少,收缩成分在增加,经济处于收缩区间。
    • PMI 在 0 至 50% 区间上升,表明经济运行中的收缩成分多于扩张成分,但扩张成分在增加,收缩成分在减少,经济仍处于收缩区间。
  2. 工业增加值增速
    • 以工业增加值作为总量指标计算出来的一个值,反映一定时期全国或某一地区工业生产增减变动的相对数。
    • 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走势,特别是工业经济短期运行状况、判断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3.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投资拉动型行业(如基建、机械设备)可参考此指标。
  4. 行业产能利用率
    • 高产能利用率,意味着需求旺盛;反之,低产能利用率则可能供过于求。
  5. 新订单或销售额增长率
    • 销售增长率是评估企业运营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某段时间内销售额的变化幅度。通常用同比和环比来表示。
    • 同比变化率是以上年同期为基期相比较,即本期某一时间段(点)与上年某一时间段(点)相比,例如今年第 n 月与去年第 n 月的比较。
    • 环比变化率是与上一个相邻统计周期相比较,表明统计指标逐期的发展变化,例如第 n 月与第 n-1 月的比较。
  6. 库存水平
    • 库存水平指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保存在他们库房里的产品数量,它是了解供需状况的一个较为直接的指标。
    • 库存高意味着需求疲软或产能过剩;反之,库存低往往意味着需求旺盛。

互联网 / 电商行业指标

  1. 活跃用户数(MAU / DAU)
    • 用户活跃度越高,平台黏性越强。常见的指标有 MAU(Monthly Active Users,月活跃用户)、DAU(Daily Active Users,日活跃用户)等。
    • DAU(日活):单日(24h)活跃用户量(去重),反应产品短期用户活跃度。
    • MAU(月活):单月(30day)活跃用户量(DAU 去重),反应产品长期用户活跃度。
    • 公式 DAU/MAU*30 可以算出用户月平均登录天数。DAU/MAU 的比值越大,说明用户使用频率高、对产品的依赖强,此时用户的流失率低,留存率高。
  2.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商品交易总额)
    • 平台的成交总额,包括用户拍下后最终未支付的订单金额(例如拍下后放入购物车未支付的订单、取消的订单、拒收商品的订单和退货的订单)和拍下后已支付的订单金额之和。你可以理解为一个时间段内在该平台创建订单的金额。
    • GMV 的值要大于实际的成交额,有利于对外宣传,因此你会看到很多电商公司经常有 GMV 这一指标。
  3. 复购率(Repurchase Rate)
    • 复购率是“重复购买率”的简称,是根据消费者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重复购买次数计算出来的比率。
    • 复购率能够反应出消费者对该产品或服务的忠诚度,比率越高则忠诚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 计算复购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 重复购买客户数量/客户样本数量,另一种是用 重复购买客户的交易次数/客户样本数量。例如一个月内有 100 个用户购买,其中购买 2 次及以上的用户有 20 人,其中 10 人购买 3 次。那么用第一种方法计算的复购率 = 20 / 100 = 20%;而用第二种方法计算的复购率 = (10 + 10 * 2) / 100 = 30%。
  4. 客单价(Per Customer Transaction)
    • 客单价是指每一位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即平均交易金额。可通过 销售总额/成交总笔数 计算得出。
    • 客单价反映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单次消费的金额,更从侧面体现了平台所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以及用户对于平台的忠诚度和依赖度。
    • 平均客单价增长是一个能直接反映每次交易价值的关键指标,代表公司是否能通过提高商品价格、吸引高价值客户或促销策略来提升收入。
  5. 市场份额(Market Share)和渗透率
    • 市场份额和渗透率是经济管理领域中常用的两个指标,用于衡量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产品或服务在目标市场中的普及程度。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 市场份额是指企业在整个市场中所占据的销售额或销售数量的比例,它的大小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 渗透率是指产品或服务在目标市场中的普及程度或使用率。渗透率可以通过计算目标市场中使用该产品或服务的人数或户数占总人口或总户数的比例来得出。渗透率的高低反映了产品或服务在目标市场中的普及程度和用户接受程度。

竞争格局

竞争格局是指行业内公司之间的竞争关系,包括市场份额分布、集中度和竞争强度。

  • 为什么重要?
    • 一个行业如果竞争过于激烈,公司利润空间容易被压缩。
    • 行业集中度高,头部公司往往更稳健,股价表现也更抗风险。
  • 如何判断
    • 市场份额:看看头部公司占比多少,市场是否分散。
      • 例如,中国白酒行业茅台、五粮液占据高份额,小酒厂很难撼动。
    • 竞争强度:价格战频繁?产品同质化严重?进入门槛高低?
      • 高门槛、低同质化,意味着行业竞争相对温和,公司更容易赚钱。
    • 新进入者威胁:技术壁垒、品牌效应、渠道资源等因素决定新公司是否容易进入。

护城河

护城河(Moat)指的是公司长期维持竞争优势、抵御竞争压力的能力。就像中世纪城堡周围的护城河一样,越宽越深,公司越难被对手超越。

常见类型

  • 品牌护城河:消费者认知度高、忠诚度高。例:茅台、苹果。
  • 成本优势:生产成本低、规模效应明显。例:中石化、大型钢铁企业。
  • 技术壁垒:技术独家、研发投入高。例: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
  • 渠道优势:销售网络、供应链资源丰富。例:阿里巴巴、京东。
  • 政策壁垒:受政策保护或行业准入门槛高。例:银行、电网企业。

为什么重要:有护城河的公司在行业下行或竞争加剧时,仍能维持盈利能力,股价更稳健。

小结

行业与公司研究的本质,是在宏观与微观之间找到平衡:既要理解行业的整体景气度与发展方向,也要深入公司层面去洞察竞争格局与护城河。一个优秀的投资决策往往不是“追热点”,而是基于系统化的研究,去识别哪些行业具备长期成长性,哪些公司在竞争中具备可持续的优势。

在实际研究中,可以先通过政策、行业指标(如 PMI、GMV 等)判断行业所处的周期,再结合竞争格局分析头部公司的优势与壁垒,最后评估公司护城河是否牢固、能否带来长期超额回报。

  1. 先看行业,再看公司:选一个景气度高、竞争格局合理的行业,再挑有护城河的公司。
  2. 三步结合:行业景气度 → 竞争格局 → 护城河,逐步过滤。
  3. 不要只盯数据:新闻、行业报告、公司公告、管理层讲话都是重要信息来源。

投资是一场“知易行难”的修炼。真正的价值往往藏在耐心的研究和长期的积累之中。理解行业与公司,不仅能帮助投资者做出更理性的判断,也能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保持清醒与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