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 28 号,在新公司工作刚好满三个月了,进行了一场转正答辩。评委包括我们事业部的总裁、软件部部长、硬件部部长,以及我们部门的专属 HR。为了准备这次答辩,我很早就开始写 PPT 了,沿用了敏捷开发的思路,一边写一边改,写稿件、画图表,最后一共做了 19 页 PPT,详细地描述了我在这三个月里做了些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
转正答辩的时长通常在半小时内,其中包括 10 分钟的个人讲演,以及 20 分钟的专家提问和点评。因为最近负责的软件进入了敏捷开发的冲刺阶段,其实并没有太多时间准备这次答辩,所以也没有提前预演。不过凭借着我过往的经验,我感觉还是能 Hold 得住场面的,就这样开始了我的个人 Show。
四位专家和评委中,对我的工作最了解的是我们软件部部长,不过由于他常驻北京,偶尔来广州出差的缘故,所以在这三个月里,我们真正接触的时间大概只有一个月。加上我们事业部处于集团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曲线(相当于内部的二次创业),因此我很早就意识到,这次转正答辩其实也是一次述职 / 晋升答辩,所以还是想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
整个 PPT 分为四个部分:
- 个人简介
- 试用期工作目标
- 工作成果展示
- 工作规划与展望
PPT 的风格是我喜欢的,有很多颜色鲜艳的图片(包括图表和动画),搭配少量的文字描述,而稿件则在我的脑海里。这样对于观众来说应该是比较好的,因为他们不需要阅读大量文字,只需要看易于理解的图片和关键字,剩下的就是专心听我的分享。(如果我去当老师,应该也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吧)
开场白: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答辩就正式开始了......
实际的效果是,本来计划半小时的答辩,被延长到了一小时。我的讲演部分也从 10 分钟变成了 18 分钟(包括其中一次评委的打断)。在我的演讲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专家评委慢慢被我吸引了,偶尔也会被我的话语引来噗呲一笑,气氛慢慢变得轻松起来,一切看起来都在我的掌握之中。
我其实还是比较收敛和克制的,虽然我能说得更多、更大,但我还是点到即止,不夸下海口,也不评价其他同事。当然,这也是避免给自己的未来挖坑,毕竟也只是工作,并不代表人生的全部。
在提问和点评环节,首先是我们软件部部长对我的一番肯定。他在西门子等外企工作了十几年,从软件工程师做到软件项目经理,有很好的系统架构设计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一口流利的英语。由于我们软件部还很少人,所以前期我承担了一些比较着急的工作任务(但不是我最擅长的),好在我顺利完成了任务,并且在后面阶段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方面做了一些重要的工作,实质性地推动了项目的进展。因此,软件部部长对我的评价挺高的 —— 通过了国内最高等级的系统架构师考试,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因此,他也给了我很高的分数,我其实非常感谢他,因为现场的其余三位评委对我的具体工作并不太了解,所以部长的铺垫实在太重要了。
接下来是硬件部部长的提问,硬件部部长来我们公司之前,曾经在华为工作了 18 年,有非常丰富的研发和管理经验。虽然我们的工作暂时没有太多交集,不过我和他一样喜欢篮球和游泳,已经在球场上切磋过了,并且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他的提问大概是:从软件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产品需要增加什么样的功能,才能超越友商?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不好回答,如果天马行空吹一波反而显得不切实际,尤其是在我们所处的汽车行业。所以我更多的从产业发展、公司产品定位、软件开发成本等角度来分析,哪些功能是必须的,哪些是附加的,在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应该如何优先投入到主线产品上。也许我的回答并没有很好地回应这个问题,但我想我其实已经展示了我能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的能力。
然后是事业部总裁(集团副总裁)的提问,副总裁以前是国内某高校的老师,是一个有能力、有野心,还非常勤奋的家伙。当初面试时,终面的面试官就是他,我当时就在我的创客工作室接的视频面试,他还对我的状态表示了赞赏。由于我面试的岗位和我实际的工作任务有些差别,所以他问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嵌入式软件、上位机软件或 Web 开发,怎么做到在不同的开发任务上切换的,比如做嵌入式底层驱动、操作系统、桌面软件等等,因为很多有工作经验的人并不会这样,能重新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接受新的挑战。你是怎么想的,以及如何做到的?
一个战术性前倾,略有所思,我回答道:是的,工作多年以后,很多人确实会更习惯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不过这并没有好坏之分。这个世界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每个人都有他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对于构建一个多元的社会和企业文化,是相当重要的。好的社会制度或企业文化,一定是多元的,能够让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发挥他的能量、创造价值。相对来说,我可能更向往自由、更能接受开源文化,对技术有更纯粹的热情,以及多了一点点产品思维。实际上,我已经工作八年了,回顾我的职业生涯,其实并不平坦。我在私企和国企工作过,我在工控、通信、物联网甚至环保行业工作过,我甚至还在非常封闭的军工单位和非常开放的开源社区工作过。每一个专业领域、每一种工作环境都对我造成了一定的思想冲击,不断地更新我的思想,我想这是我能一直保持思考、保持开放心态的原因之一。从更早期来讲,其实我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它本身并不是一个专门培养计算机人才的专业,但我一直保持学习,通过参与开源项目学习了很多在学校无法学到的东西,从而一步步地引导我走到了这里。我参与过一些国际性的开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多锻炼,它们本身就会涉及很多不同的编程语言和技术。相对来说,我觉得开源社区比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地开放、自由、平等,从而使得开源社区培养出来的人才更不容易被束缚,不给自己设限。比如说我,我在社区的定位是 “创客” 或者 “极客”,我们这群人其实更关心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什么技术,怎么学习这门技术?怎么和其他开发者合作?而不是说,我是某某专业毕业的,我只会某某技术,所以我要找这样或那样的工作,然后继续待在舒适圈里。
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就不一一赘述了。最后 HR 小姐姐点评,说我的 PPT 是最早完成的,公司内部的学习平台的课程也是最早完成的,而且表现积极,希望再接再厉!就这样,接近一小时的答辩落下帷幕。
转正是顺利转正了,那我到底有没有升职呢?其实我也不确定,不过最近我们的系统架构师离职了,而我刚好在项目中扮演了实际上的系统架构师角色,也得到了部长的认可。同时呢,我的绩效好像挺高的,在飞书系统看到了调薪计划。并且七月份应届生入职嘛,我被指派为他们的导师(其实我并不喜欢当别人的导师,毕竟我上一段恋爱就是因为太好为人师搞砸的)。所以,我猜我可能被升职了,但可能并不会体现在职位上。虽然有点不爽,毕竟我还是希望能腾出更多时间搞副业、拍视频、录播客、参加环保活动,以及好好谈个恋爱,但也算是一个职场新挑战吧,加油!?
最后的最后,简单总结一些我个人感觉有用的职场建议吧。
- 不要给自己设限,相信自己值得被更好地对待;
- 不要停止学习和思考,学习能力永远是开发者的核心竞争力;
- 倾听和沟通也很重要,培养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学会换位思考;
- 珍惜自己的声誉,在每一次小任务中积累自己的声誉,因为圈子真的很小;
- 建立个人影响力,无论是做 Code Review 还是写技术文章,都可以帮助别人成长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 尽早地了解自己,找到一个喜欢并愿意为之奋斗的领域,不断深耕,做精做细,最终会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 话不要说太满,自信和自大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写代码还是为人处世,都需要克制;
- 善用工具,好用的工具(比如编辑器和调试工具)能大大地提升工作效率;
- 学会合作,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资源以促进工作的开展;
- 整理文档真的很重要,代码写得再花俏,有时候不如清晰的文档效果好;
- 学会图表制作,无论是 UML、流程图、时序图、思维导图还是甘特图,能让你的工作更出彩;
- 结果导向,凡事都要有结果,无论是一个 Demo 还是一份调研报告,都是对自己和对公司的尊重;
- 敢于担当,机会来了要勇敢地抓住它,我们可以偶尔摸鱼,但也要持续精进,否则机会来了会抓不住;
- 多做一点点,如果只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只能算是合格 / 良好,如果想要优秀 / 卓越,就要比别人期待的多做一点点,比如接口设计考虑得更完善一点、写完代码顺便把文档也写好一点;
- 坚持自己的原则并且让别人知道,比如开会不能超时,某个时间段不接受打断,加班不能超过 x 小时。
- 劳逸结合,避免久坐,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量,这样才能为祖国健康工作 50 年;
- 理性消费,工作压力大容易造成报复性消费,一定要为自己的梦想存钱。
暂时能想到的就这些,不知道对大家是否有用呢?
在工作中大家可能会觉得我是一个外向的人,但其实我的性格是内向的。很多东西就是在经历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磨炼出来的。比如我的演讲能力,几年前我连自我介绍都紧张到打寒颤,现在却可以随时来一段即兴演讲(仅限于我熟悉的领域),这也许得益于过去几年在环保圈参加各种工作坊和研学活动。偶尔展现出来的技术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则得益于在开源社区参与项目,以及过去在球队当队长的经历。而文档输出能力,则得益于过去不断阅读各类书籍、写博客、写电子书、出版图书等经历。甚至说,在沟通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也是从过去那段让我非常痛苦的恋爱中获得的。好像真的应了那一句 ——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好啦,就写到这里吧,祝大家一切顺利~
附上猎头小姐姐送我的小礼物 —— 事事如意纳福猫